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趨勢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專題
   第11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視覺
公益品牌價值如何評估?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趨勢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專題

第11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視覺

新聞內容
2015年07月2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益品牌價值如何評估?

    歷經二十多年的“希望工程”在資金募集量、群眾知曉度、媒體報道等各方面,都遙遙領先。

    國內最有價值的公益品牌是哪家?第二、第三、第四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并不容易。

    國內自己給自己做品牌評估的公益機構尚不多見,因為評估要收費的,很多機構不愿意為這個看起來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的事情單花一筆錢。所以要比出個一二三四來還不現實。

    評估一個公益品牌價值大約需要多少錢?勢成非營利組織風險管理中心的韋棟表示,多少不等,看哪家公司做。一般是按照評估值的萬分之五收取。

    評估根據是什么?

    “上個月合肥一家做了十多年國學教育領域的公益組織,找我做資產評估,大約估值三四百萬?!表f棟說。

    那么公益品牌價值的評定依據都有什么?

    韋棟這樣解釋,無形資產評估,國內國外都有一套系統(tǒng)的方法,商業(yè)組織在這方面已經非常成熟、明確,移接到社會組織,包括這樣幾個指標:1.機構的規(guī)范性,如營業(yè)執(zhí)照、登記證書、年檢、社會組織等級評定等;2.品牌擔負的資金量(商業(yè)品牌是銷售額、公益品牌是募款量);3.公眾知曉度;4.這三個核心部分之外,還有風險性評估,如是否有風險性報道、官司,這些可能對品牌價值構成負面影響;5.社會獎勵,對商業(yè)公司來說,比如拿下ISO認證、全國馳名商標等,對社會組織來說,如獲得某些獎項(比如中國慈善榜);6.預期增長,對未來走勢的評估也是品牌價值評定的重要考量部分。

    以上每一個部分在評估中占一定的分值。品牌價值評估沒有一個基線標準,也許一個品牌只值100塊也說不準。

    品牌保護度很低?

    2013年10月份,勢成剛成立不久,韋棟搞了一個“推廣”活動,為社會組織提供100個免服務費名額進行商標注冊?!岸潭桃粋€月內,我就收到了126家的申請。這些組織不僅僅來自北上廣等發(fā)達城市,還有一些二、三、四線城市的組織。其中可以排除掉一些貪圖便宜但還是不舍得花必要注冊費用的,最后達成協議的有七八十家。”

    可以說有品牌保護認知的不少,但付諸實際行動的就少了。今年年初,心創(chuàng)益?zhèn)鞑C構發(fā)布了一份《中國非營利品牌報告》,調查顯示:非營利組織品牌認知和投入存在高度不對稱或不匹配的悖論。一方面,非營利組織普遍高度重視品牌對機構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品牌方面有相應投入的機構還比較少。產生這一悖論的一個重要原因仍然是資金上的困境,對于資金匱乏的民非組織尤其如此。

    那么單注冊商標需要花多少錢?真的不算多。“官費是800元/件,再加一些成本及必要的利潤,基本在1500左右。市場上也有所謂的免費,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總有讓你付出的時候。況且商標注冊的周期比較長,建議和正規(guī)機構合作?!表f棟說。

    對品牌進行有效合法化保護的意義,毋庸多言。2013年初,河南一家報紙以“愛心衣櫥”之名開展送溫暖活動,愛心衣櫥發(fā)出抗議并指出其名稱與logo均已進行注冊和商標保護,一切不經告知的、未經愛心衣櫥基金管委會授權的對名稱商標的使用,都是侵權行為。隨后,這家報紙公開道歉。

    此外,非營利機構對自身擁有知識產權的申請保護,可以有效避免無意間侵犯其他的權益,面臨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這樣的案例還沒有發(fā)生,知識產權屬于民法,如果權利人不起訴的話,就不會去審查。在實際中,有一些非營利機構已在侵權狀態(tài)。

    基金會選擇合作機構的指標

    在實際研究和觀察中,韋棟總結說:“從對待注冊商標、品牌經營的態(tài)度中,可以看出負責人做機構的態(tài)度,這是一個特別明顯的指標。關注品牌保護的機構一般可能已經做了兩三年,有自己的項目設計、創(chuàng)新思考,對將來有一定的計劃,不希望品牌被占用、被損害。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私有權益,會大大促進一個人或機構對項目的投入,用心呵護這個品牌?!?/p>

    他建議,是否注重包括商標在內的知識產權保護,可以作為基金會選擇支持機構的重要指標?;饡С謾C構、項目,都希望它未來能夠良性發(fā)展,而不是一錘子買賣。而知識產權正是衡量機構未來發(fā)展、創(chuàng)新程度、是否值得信賴的重要指標。目前的評估中對此考慮是比較少的,但基金會作為公益行業(yè)的上游,應該起到引導作用。

    同樣,研究社會創(chuàng)新的機構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下手。

    每個組織自己的品牌,都包含了組織賦予它的內在價值,傳達給大家一種價值觀,比如讓候鳥飛、讓愛回家、多背一公斤等。如果大家看到這個商標,就想到應該保護環(huán)境、關愛兒童,這就是一種社會價值。大家都談社會影響力投資,很多政府或基金會支持的項目,它所展現的品牌社會價值,就是社會影響力投資的表現形式。

    公益品牌、WTO

    與境外社會組織

    前陣子《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公布,立法過程略顯倉促,也引起了公益人士許多討論。討論涉及內容很多,但鮮有提及WTO和知識產權壁壘的放開。

    “商標作為無形資產,在做品牌價值投資、公益信托等之時,是比較有用的,很多機構可能拿不出足夠資金,但可以通過自己的無形資產(品牌價值)去做公益信托,這可能是未來發(fā)展的一個趨勢。”韋棟說,“公益與金融的結合,這種形式國外比較成熟。中國加入WTO已經15年,TRIPS協議(《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中有知識產權壁壘將放開,之后國外的很多東西也會進來。最近對境外非政府組織的立法,某一方面也是要彌補這個口子,否則會很麻煩,公益領域也可能會受到沖擊。但大家在這方面可能沒有考慮到?!?/p>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延伸閱讀

    非營利機構涉及的知識產權有哪些?

    1.簡單地說有這幾種:商標、版權、專利、商業(yè)秘密、合同等。

    2.商標我們通??梢岳斫獬善放泼Q。非營利機構做品牌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品牌名稱注冊為商標,也有一些品牌申請圖片版權保護,這也可適用于有近似商標,但又完全不一樣,同時持有人又不想更換品牌名稱時使用(案例可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商標,就是商標與版權同樣申請保護的)。

    3.版權涉及到的內容在非營利機構會稍微多一些:機構開發(fā)的課件,一般是作為機構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上一條所說的設計的圖片、設計的形象等也是可以進行版權保護的。

    4.專利會比較少。創(chuàng)新性比較強的機構,會有這方面的需求(有些環(huán)保機構,或者殘疾人服務機構會有一些發(fā)明專利要申請的)。

    5.合同分對內、對外:對內是指與員工和志愿者的協議里,明確增加知識產權歸屬的條款;對外是指與其他公司或合作基金會、捐贈企業(yè)合作開展項目、開發(fā)項目中,牽涉的協議包含知識產權歸屬的條款。

    6.做傳播工作時,網絡選擇素材,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這一問題目前尤為嚴重,當前大多數公眾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與近些年知識產權法律實施的逐步加強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侵權的案例也會越來越多。針對這樣的事件,一定要認真對待,并及時處理,一旦上升到司法處理,不僅為公益機構帶來負面影響,還會耗費時間、精力,影響服務社會的根本目的。

    非營利機構如何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

    知識產權是一項專業(yè)的法務服務,對不同的非營利機構,會有不同的側重點,但基本工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建立機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通過對機構各個環(huán)節(jié)涉及的知識產權做個梳理,熟知相關的知識產權內容。

    2.對相關的知識產權內容及時登記,做好申請保護工作。比如機構的LOGO、名號應該注冊為商標,重要的品牌項目,應該提前進行品牌規(guī)劃,做好商標的檢索。機構的網站、出版物,開發(fā)的課件、發(fā)明的產品等等,都應該及時申請版權或者專利。

    3.機構對內和對外的合同中,要明確標識知識產權歸屬的條款,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煩。在此部分中,機構的秘密,也應該是簽署文件的一部分。

    4.網絡宣傳或內部出版物等最好簽署一個“知識共享協議”,避免出現使用素材、轉載文章、搭配圖片等而造成對他人版權的侵權事件。

    5.有必要時,最好簽署一家專業(yè)的知識產權顧問服務機構,進行專業(yè)、系統(tǒng)、長效的咨詢服務。(如果出現問題,建議可以找比較有名氣的律所,或者也可以找當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去咨詢。當然也可以找勢成公益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勢成是全國首家公益性質的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可以提供常年的免費知識產權法律顧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