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些年,筆者經常到農村貧困地區(qū)工作和調研,深為農村村?。ê虒W點)的教師現狀而憂慮。盡管教育部門和專家學者為此做了很多工作、出了許多報告,但就筆者的感觀而言,直接的改善并不大。這里面主要是教師年齡老化、后繼無人、一師多兼、專業(yè)不足、條件艱苦、發(fā)展乏力等問題。目前看來,應該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辦法,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給予關心和幫助。 針對教師年齡老化、后繼乏人的問題,主要是由于大多數地方要求小學教師應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而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和教學條件,即使招得到人,也留不住人。因此,村小教師本地化大概是個出路,即就地選拔高中畢業(yè)后沒有考入大學,且有志于從事教育工作、愿意在村小當教師的人,對其定向培養(yǎng)。這樣培養(yǎng)出的人才回村工作,才能維持當地教育的長久和穩(wěn)定,當然,這還需要政策的配套和財政的支持。 對于一師多兼問題,首先,教育部門要對現有教師盡量開展全科培訓,力求把課開足,提高教育質量。當然,這里存在一個師范類本科教育的結構問題。應該借鑒原來師范學校的培養(yǎng)模式,針對小學教師一師多兼的現實,多開特崗門類,實現一專多能,適應客觀需要。 教師輪崗制也不失為一種辦法。全鄉(xiāng)乃至全縣教師都有支持村小和教學點的義務,尤其是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到第一線,在艱苦崗位上鍛煉一年半載,既能培養(yǎng)青年教師,也能解決村小的當務之急,如果形成制度,也就有望長遠解決這一問題。 社會志愿者支教一直在做,但要直抵村小,才能幫助解決最急需的困難;“撤點并?!币惨獙嵤虑笫堑乜紤],不能一刀切,一律不撤并。如果在政府關心下、社會幫助下,能夠解決“撤點并校”后出現的困難,并到中心校,也不是不行;村小的教學條件、生活條件問題也不能成為被政府和社會遺忘的角落,他們太需要關心和幫助了。 資深公益人 崔子研/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