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人物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呂志和:幫助別人才能得到心安和快樂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人物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呂志和:幫助別人才能得到心安和快樂

    6月29日,呂志和博士北京大學名譽校董授予儀式暨“呂志和獎”座談會在北大舉行。北京大學供圖

    呂志和(左)被授予北京大學榮譽博士。北京大學供圖

    ■ 本報記者 于俊如

    “我生于戰(zhàn)亂時代,四歲那一年因逃避戰(zhàn)火移居香港。記得剛懂事不久,我就在被日本侵略的悲慘中向大人們提問,為什么我們中國人會這樣被人家欺負?那時候聽到的答案,叫我畢生難忘:因為中國人是文盲,受人欺負。我的心里悲憤萬分,年僅13歲時,我在戰(zhàn)亂中告別校園,但卻記住了這句話,往后一直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在有點力量之后,持續(xù)支持教育事業(yè)的初心?!?/p>

    6月29日,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辦的呂志和博士北京大學名譽校董授予儀式暨“呂志和獎”座談會上,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談起了自己做慈善、重視教育的初心,雖然已經時隔80余年,但是剛剛說起自己的早年經歷,呂志和還是瞬間哽咽。

    這一天,呂志和成為北京大學名譽校董,以他個人名字命名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科研大樓正式揭幕——呂志和捐資1.2億元,成立“呂志和生命科學學院基金”,助力北大建設生命科學科研大樓,支持生命科學學院持續(xù)開展更具深遠意義和創(chuàng)新研究。

    也是在這一天,呂志和攜帶著他投入最大的、也是期待最大的一項慈善捐贈項目,“世界文明獎——呂志和獎”來到北京大學,以座談會的形式與國內頂級的專家學者探討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重視教育更追求心安

    1929年出生的呂志和,對“國家”這兩個字的理解是從貧窮、落后、苦難和屈辱開始的。商業(yè)上,他抓住機遇,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獲得了“石礦大王”“酒店大亨”“華人首善”“澳門新賭王”等美譽,但從年輕時起,呂志和對這些名譽就不是很看重,對他而言,心安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們能夠控制好自己,能夠去感受自己,比起去努力做一個有錢人,更能讓我們安心,我們最重要的是enjoy(享受)自己,讓自己去快樂起來,讓自己的心更安?!眳沃竞驼f。

    為了追求心安,也因為早年的經歷,呂志和一直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自己當初的信念,“我捐學校、捐醫(yī)療、捐科技,希望盡一點力,希望我們能發(fā)展起來,不再有那樣的傷痛。”

    興學強國是呂志和做慈善的理念,其慈善捐贈歷史要追溯到1987年。他捐資300萬港元給五邑大學,興建了有1300個座位的“呂志和禮堂”。此后他通過支持中國內地、香港及海外大學的學術發(fā)展,以設立獎學金、捐建教學設施、資助研究及促進學術交流等形式支持教育發(fā)展,設立了一系列的“呂志和伉儷遙距康復治療中心”“呂志和獎教獎學基金”“呂志和樓”等。

    對于近日設立的“呂志和生命科學學院基金”以及揭幕的“呂志和樓”,以“80后”自居的呂志和稱這是他對北大的一份心意,也是對國家和同胞、對世界的一份心意。而對于被授予北大校董,他則認為是對他89載人生的肯定,更是莫大的鼓勵。

    “讓五千年文明大國的復興綻放出璀璨的人文光輝,是我心中的北京大學能夠做出獨特貢獻的地方?!眳沃竞捅硎荆^去的120年,北京大學與中華民族的命運,與中國重返世界舞臺中央的步伐緊密相連,北京大學的未來,必將因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整個人類社會貢獻更多中國智慧與精神。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也表示希望與呂志和等有識之士一起,以更寬廣的胸懷和視野,讓世界讀懂中國,讓中國讀懂世界,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建立人類共同體,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教育之外更深遠的思考

    呂志和說:“現在,中國的經濟和科技已經發(fā)展起來,世界已經看到我們在這方面的進步。我又在想,還可以做些什么,讓發(fā)展起來的我們生活得更幸福,也讓世界更尊重我們,讓我們在公益、慈善等領域也有世界性的努力貢獻?!?/p>

    2015年,在剛剛卸任美國國務卿賴斯、世行行長金墉、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董建華以及一眾著名大學校長和世界名人的關注和支持下,呂志和設立了“世界文明獎——呂志和獎”。

    這項由他首期捐資20億港幣、每年頒發(fā)三個獎項、每個單項獎金金額高達約2000萬港元(相當于大約257萬美元)的全球性獎項,旨在表彰為推動世界文明發(fā)展作出貢獻的人士或團體,從而促進世界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改善世人福祉、倡導積極正面人生觀及提升正能量。

    在獎項宗旨的宏大命題之下,則是呂志和對人生觀,尤其是對社會道德幾十年如一日的關注,是他風風雨雨一生走來分享給世界的一種價值觀和一顆善心。

    呂志和說:“我希望通過這個獎項來鼓勵后人?!?/p>

    近10年、20年來,國際社會發(fā)展迅速,但是世界上有一系列沖突影響了世界和平的發(fā)展,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歷史,注重禮儀、廉恥及家庭的和諧?!拔蚁胫袊诉@種道德觀能否在世界的發(fā)展上做出一些影響?”呂志和說道。

    說起創(chuàng)辦“呂志和獎”的初衷,呂志和表示,相較于諾貝爾獎的歷史悠久,專門關注具體學科領域不同,“呂志和獎”更多的是從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的福祉和和諧,來進行這個獎項的評選——期待這個世界能夠更加和諧,能夠免于爭戰(zhàn),人們之間能夠互助,互相諒解,避免像舊時代那樣去互相殘殺。

    這正是呂志和喜歡老生常談的話題:“重視科技與物質的創(chuàng)造,也要重視人文與道德的建設;重視對生命與健康的呵護,也要重視心靈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萍己臀镔|愈發(fā)達,愈要加深對以人文道德的探討,使其發(fā)揮在助益人類美好生活的正軌之上。”

    北京大學前校長、現代農學院院長許智宏院士認為,大學應培養(yǎng)和建立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每一個中國公民,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公民,都應具有這樣的理念,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中國才有希望。

    “呂志和獎”獎項推薦委員會成員莫言認為,“呂志和獎”的設立旨在彌合物質與科技飛速發(fā)展對精神道德的沖擊,進而改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讓世人在追求和實現目標的同時,珍惜并享受世界的美好,促進社會和諧共榮,為他人、為子孫后代延續(xù)美好生活的基礎與環(huán)境,這是中國人對世界責任的承擔,對人類社會的貢獻。

    2017年“呂志和獎”持續(xù)發(fā)展獎獲獎者解振華表示,呂志和用行動踐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并為此持續(xù)行動、投入精力和堅定決心,“呂志和獎”向世界展現了中國企業(yè)家踐行和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責任,也將帶動更多企業(yè)家投身于可持續(xù)發(fā)展事業(yè),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心安第一健康其次

    “我越來越發(fā)現原來這個心安才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身體的健康。我們是通過幫助別人才能得到這樣的一種心安和快樂?!眳沃竞驼f,事情做了很多,也就不需要有任何的炫耀,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心安,自己能夠去享受當下,不要過多的思考和想一些別的問題。

    人與人之間要互助、互諒,如果一方遭受侵犯后,花很多的時間進行報復,其實是浪費了自身的資源和能量。

    有一句話說的是“種善因,得善果”,呂志和認為如果培育一棵樹或一棵植物,想讓它結出好的果實,就需要良好的照料,育人養(yǎng)育后代也是一樣的。

    呂志和說:“我發(fā)現現在的年輕人有一個問題,就是信念上的缺乏?!眳沃竞驼f他對家、對子女都盡心盡力,但是不抱過多的期望。對于子女,呂志和教育他們說:“你們是中國人,如果到海外去讀書,將來學成之后一定要回來。如果國家需要你們,你們就一定要把自己所學用在回報社會上,如果你們答應的話,你們就去,如果不答應,你們就別去。當然這也是我自己一個信念的問題,我自己的信念對于我后代的影響?!?/p>

    在呂志和的理想里,每個人如果能夠不為自己,更多想到為社會,為人類做貢獻,那么我們的后代也會更好。如果我們的后代聽長輩的勸告,是更好的,如果他不聽,也只能是做到我們自己的信念在,這樣世界也會更加的美好、和平與和諧。

    呂志和說自己做“呂志和獎”,以及對北大的一些捐贈,是希望當下這些年輕人可以幫幫忙,能夠多發(fā)表自己的聲音和意見。

    作為一個很快就要晉升為“90后”的人,也有幸在世界上做一點事情的中國人,呂志和以此自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擁抱世界,面向未來,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