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新聞
   第15版:專題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2018年北京涉老案件超過1.6萬件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新聞

第15版
專題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9年02月1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北京市老年維權情況報告》發(fā)布
2018年北京涉老案件超過1.6萬件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北京市為困難老年人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法律援助(網絡配圖)

    2018年,北京市法院共受理涉老案件超過1.6萬件,包括了繼承糾紛、離婚糾紛、贍養(yǎng)糾紛、扶養(yǎng)糾紛、虐待罪、遺棄罪等各方面(圖片來自該報告)

    1月24日,由北京市老齡協會權益處主辦、北京扶老助殘基金會承辦的2019年維權形勢分析會在京召開,會上發(fā)布了《北京市老年維權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北京市法院共受理涉老案件超過1.6萬件,包括了繼承糾紛、離婚糾紛、贍養(yǎng)糾紛、扶養(yǎng)糾紛、虐待罪、遺棄罪等各方面。

    報告指出,當前北京市涉老案件以繼承與離婚糾紛為主,家事糾紛形勢較為嚴峻,以遺產繼承糾紛、分家析產、離婚糾紛為主的家事糾紛成為老年人面臨的首要權益問題;另一方面,贍養(yǎng)糾紛占比為6%,雖然當前精神贍養(yǎng)訴求較少,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時期的首批獨生子女步入老年,與子女分開居住的現象將會十分普遍,精神贍養(yǎng)必將成為老年人的主要贍養(yǎng)訴求內容。

    家事糾紛占比比較大

    報告顯示,當前北京市涉老案件以繼承與離婚糾紛為主,家事糾紛形勢比較嚴峻。根據朝陽法院涉老案件通報數據,2012年至2016年,朝陽區(qū)人民法院共新收涉老家事糾紛案件9253件,同期該院新收的家事糾紛案件總量為31071件,家事糾紛中涉老案件占比達29.8%,遠高于侵權糾紛涉老案件18%的占比和合同糾紛涉老案件11%的占比。

    以遺產繼承糾紛、分家析產糾紛、離婚糾紛為主的家事糾紛成為老年人面臨的首要權益問題。這其中,遺囑繼承糾紛難點突出,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fā)布的《涉家事糾紛專業(yè)化審判白皮書(2017年)》,自2014年3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共審理各類家事糾紛案件2316件,其中繼承案件639件,占比27.6%,而在繼承案件中,遺囑無效或部分無效的案件占比較高。

    涉老家事糾紛頻發(fā)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進入老年生活后,老年人身體機能不斷衰退、社會參與程度逐步減少,更加注重家庭生活,家庭矛盾逐漸突顯。

    二是隨著首都社會經濟發(fā)展,老年人擁有的財產價值不斷升高,在拆遷、繼承、離婚時更容易引發(fā)家庭矛盾。

    三是老年人對相關的法律知識所知較少,維權意識與能力較弱。

    精神贍養(yǎng)訴求較少

    從北京的涉老案件來看,老年遺棄與虐待案件很少,贍養(yǎng)糾紛占比僅為6%,北京市老年人的贍養(yǎng)問題并不突出。按照法律要求,贍養(yǎng)包括經濟供養(yǎng)、生活照料與精神慰藉三個方面,而從2018年整體的法律咨詢情況來看,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的問題比較突出。

    根據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報告,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全國贍養(yǎng)糾紛年度一審審結案件量基本持平,每年均為2.66萬件左右,訴訟請求主要為金錢給付贍養(yǎng)案件,占比95.93%。老年人更多地在訴訟中向贍養(yǎng)人提出經濟贍養(yǎng)需求,精神贍養(yǎng)并非老年人的主要訴求。2012年至2016年,朝陽區(qū)新收贍養(yǎng)糾紛案件402件,其中僅有十余件將精神贍養(yǎng)作為訴訟請求提出。隨著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時期的首批獨生子女步入老年,與子女分開居住的現象將十分普遍,精神贍養(yǎng)必將成為老年人的主要贍養(yǎng)訴求內容。

    現階段老年人少有在贍養(yǎng)糾紛案件提出精神贍養(yǎng)訴求的原因主要有:一是2013年修訂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首次規(guī)定了不與老年人同住的子女的看望義務,老年人對于相關法律規(guī)定普遍不了解;二是擔心精神贍養(yǎng)難執(zhí)行。

    老年贍養(yǎng)義務人增多

    據北京市老齡辦發(fā)布的《北京市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和養(yǎng)老體系建設白皮書(2017)》顯示,2012年至2017年,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占總人口比重從3.3%提高到4.1%。百歲老人由2012年的544人,增長到2017年的833人,北京市老年人口還存在高齡人口多、長壽特征凸顯特點。

    與此同時,高齡老年人的贍養(yǎng)義務人也不如老年階段。2012年至2016年,朝陽區(qū)人民法院審結的贍養(yǎng)糾紛案件中,贍養(yǎng)義務人為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依次為26.6%、29.1%、21.7%、29%、33.9%,2017年前十個月,這一比例為34.3%。老年贍養(yǎng)義務人既要著手應對自身步入老年階段的各類事務,也要承擔起對受贍養(yǎng)人的輔助照料,難有精力和財力較好地履行贍養(yǎng)義務。隨著越來越多的贍養(yǎng)義務人步入老年,將直接影響家庭養(yǎng)老功能的發(fā)揮。

    財產權益形勢嚴峻

    報告顯示,近年來北京市老年人財產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突出表現在:

    一是投資理財被騙現象較多。近年來,老年人通過民間借貸、P2P理財、股票投資、收藏品投資等形式進行投資理財被騙的現象愈發(fā)突出。根據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的2018年發(fā)布的信息顯示,以老年人為目標的侵財犯罪逐漸成為經濟犯罪領域的一個突出現象。在這類案件中,目標就是以老年人群體作為欺詐對象,一般多以高息理財、低價買房、低價旅游等方式騙取老年人錢財。在各類投資理財形式中,民間借貸糾紛數量激增,雖呈放緩趨勢,但數量仍然較多。2016年以來,涉老民間借貸糾紛出現井噴式增長。2012年至2015年,朝陽區(qū)人民法院新收的涉老民間借貸案件分別為236件、306件、295件、660件,而2016年,這一數據驟然上升至4403件,同比增長5.7倍,占比達到當年涉老合同案件的68%,一躍成為涉老合同案件的主要類型。2017年,隨著金融監(jiān)管的加強,涉老民間借貸案件出現下降,2017年前11個月共新收1267件。

    二是保健品消費騙局叢生。據中國保健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約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占了五成以上,超過65%的老年人使用過保健品。與此同時,針對老年人的消費欺詐和保健品詐騙犯罪多發(fā)高發(fā),嚴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嚴重損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社會反映十分強烈。據公安部2018年發(fā)布的專項保健品詐騙犯罪情況顯示,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此類案件30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00余人,追贓挽損1.4億余元。除通過發(fā)放贈品、免費體檢、免費講座、免費旅游、提供“親情”服務、夸大或虛構保健品療效、冒充高科技產品或慈善福利工程等傳統違法犯罪手段蒙騙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情形外,有部分不法分子開始借銷售保健品之際實施投資理財詐騙。

    做好困難老年人的法律援助

    針對以上的嚴峻形勢,為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北京市老齡辦不斷加大老年維權工作力度,深入探索老年維權服務的新機制、新方法、新途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專業(yè)社會組織與機構,面向全市老年人深入開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詢、法律培訓、普法宣傳、實證研究、維權專項行動等服務,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顯著提升為老法律服務水平。

    一是建立完善法律咨詢渠道。強化“12348”便民法律熱線和北京法網在線法律咨詢服務功能;北京市老齡辦也組織專業(yè)律師團隊提供法律咨詢服務,設立了免費維權服務熱線(4008540089)、設立了固定的咨詢接待場所、定期走進社區(qū)為老年人提供現場咨詢,全年共接待咨詢1498人次。

    二是開展維權宣傳教育,不斷豐富宣傳媒介,在重大節(jié)日或重點時期,深入社區(qū)、公園、場館等老年人集中活動場所開展主題宣傳活動。2018年共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老年普法講座和培訓63場,發(fā)放1800余本法律書籍和10500多份培訓教材。

    三是開展老年維權專項行動。1、開展了遺囑專項行動。制定了遺囑的設立和管理制度,規(guī)范了遺囑設立從確定民事行為能力、厘清財產范圍、指定繼承人、列明財產份額、在律師指導出具合法有效遺囑、遺囑訂立人書寫遺囑全過程的標準化流程,保障老年人所訂立遺囑的合法性、有效性。2018年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共幫助50位老年人訂立有效遺囑,并協助老人將遺囑妥善保管。2、啟動了老年人監(jiān)護服務試點。在全市范圍開展了老年人監(jiān)護狀況及監(jiān)護意愿調查,組織法律專家對監(jiān)護問題進行了專項調研,形成了《老年人監(jiān)護制度研究課題報告》,提出了北京市監(jiān)護制度建設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北京市老年人監(jiān)護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四是做好困難老年人的法律援助。2018年共承辦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4969件。針對無贍養(yǎng)人和扶養(yǎng)人的獨居老人、因法律問題陷入臨時困境的老人等特殊群體,北京市老齡辦委托專業(yè)律所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權益,2018年從各渠道共接到56件援助申請,其中29件為金融詐騙維權案件,14件消費糾紛案件,13件家庭矛盾糾紛案件,均由律師跟進處理。

    五是最大限度維護老年當事人合法權益。在涉老案件審理中,北京市法院緊密圍繞老齡化形勢發(fā)展需求,通過發(fā)揮審判職能拓展服務領域,不斷創(chuàng)新實踐老年人權益保護的新方式、新途徑,最大限度地維護老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一是加強涉老案件維權力度;二是繼續(xù)強化老年訴訟當事人服務;三是多角度提升老年人應訴水平;四是加大案件跟蹤管理。

    ■ 本報記者 于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