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特別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新聞
   第15版:年檢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如期脫貧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特別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新聞

第15版
年檢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1年03月0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如期脫貧

    自幼致殘中途輟學的藏族姑娘張雅萍榮獲了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圖為張雅萍為合作社的農戶登記分紅

    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十三五’以來,我國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脫了‘一方水土難養(yǎng)一方人’的困境,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在這些脫貧人口中,有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穩(wěn)定實現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這一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

    加強頂層設計

    破解“因殘致貧” 

    受身體障礙、勞動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響,貧困殘疾人一直是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返貧率最高的特殊困難群體,“因殘致貧”問題也成為人類減貧事業(yè)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zhàn)。

    黨中央、國務院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中統(tǒng)籌兼顧貧困殘疾人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確保了貧困殘疾人扶貧工作納入大局,并推動各地以更加精準的措施、超常規(guī)的力度幫助貧困殘疾人脫貧,為打贏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zhàn)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201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正式發(fā)布,這成為指導此后一個時期脫貧攻堅的綱要性文件。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中國殘聯、國務院扶貧辦等26個部門聯合印發(f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進一步細化扶持貧困殘疾人脫貧的政策措施,配套出臺了一系列貧困殘疾人脫貧專項行動方案。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更是專章部署開展殘疾人脫貧行動,并提出7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予以加快推進。

    與此同時,針對解決“因殘致貧”問題,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和措施也相繼出臺。2016年1月1日,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以下簡稱“兩項補貼”)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作為國家層面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殘疾人專項福利制度,“兩項補貼”是對殘疾人的特殊生活困難和長期照護困難進行的專門制度安排,與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實現了有效銜接,填補了我國殘疾人福利制度的空白,成為增加貧困殘疾人家庭收入實現穩(wěn)定脫貧的有力制度支撐。2018年,國務院制定并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這一制度大大緩解了貧困殘疾兒童家庭的醫(yī)療康復負擔,為改善殘疾兒童康復狀況、促進殘疾兒童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

    聚焦精準施策

    增強發(fā)展能力

    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指導下,各地通過實施一系列精準幫扶舉措,使貧困殘疾人自強脫貧的意識不斷提高,在努力實現自我脫貧的同時,影響帶動其他貧困殘疾人家庭共同增收致富。

    脫貧攻堅,難在精準,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要使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現“真脫貧”,首先要對貧困殘疾人的基本狀況能夠精準把握。為了對貧困殘疾人家庭做到精準識別,各級殘聯和扶貧部門密切配合,依托駐村工作隊、駐村干部和殘疾人專職委員在逐戶核實、摸清殘疾人家庭底數的基礎上,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納入建檔立卡,確定幫扶對象,逐一建立個人檔案、工作檔案,并針對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困難和特殊需求,逐人逐戶完善具體幫扶舉措。家里的主要成員都是誰,致貧原因是什么,幫扶方式有什么……走進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中,在門口張貼的“明白紙”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這戶殘疾人家庭的幫扶信息,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以及各類信息平臺的支持,更可以實時掌握貧困殘疾人家庭脫貧狀況,并及時推動各地政府和責任部門將幫扶措施落實下去。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要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必須智隨志走、志以智強,實施“志智雙扶”。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經過殘聯組織的引導支持,許多像張雅萍一樣的貧困殘疾人不等不靠、自強脫貧,通過奮斗拼搏、辛勤勞作,為自己和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創(chuàng)造了可學可做的經驗,成為脫貧攻堅的榜樣力量,帶動更多貧困殘疾人自強自立。而在激發(fā)貧困殘疾人內生動力的同時,我國通過加大特殊教育和貧困殘疾人家庭教育救助力度,阻斷農村殘疾人中的貧困代際傳遞。一方面,我國通過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增強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提高特殊教育質量,為貧困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各地還通過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相應的補貼補助,幫助其家庭減輕經濟負擔,并通過實施“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行動”“推普脫貧攻堅行動”等,幫助貧困殘疾人賦能增智,使貧困殘疾人家庭看到希望之光。

    助殘富民,產業(yè)為先,發(fā)展產業(yè)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各地依托農業(yè)產業(yè)化進程和優(yōu)勢主導產業(yè),依靠能人大戶、合作社、合作組織等各類農村市場主體,對貧困殘疾人開展規(guī)?;掷m(xù)培訓,提高了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庭參與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利益鏈接水平,并通過不斷加大對殘疾人扶貧基地的資金投入力度,帶動輻射貧困殘疾人家庭增收脫貧。與此同時,我國還通過鼓勵就地就近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帶動就業(yè)、統(tǒng)籌利用現有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和渠道,促進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勞動就業(yè),實現增收脫貧,并實施了如殘疾人職業(yè)技能提升計劃、“雨露計劃”、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等,以全面提升貧困殘疾人的職業(yè)技能和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開發(fā)就業(yè)增收機會。五年來,我國已有563.8萬貧困殘疾人家庭得到產業(yè)扶持,46.7萬貧困殘疾人通過殘疾人扶貧基地的輻射帶動實現產業(yè)增收,83.6萬貧困殘疾人家庭得到扶貧小額貸款支持,328.6萬人次貧困殘疾人接受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獲得1到2項勞動技能,殘疾人自我發(fā)展能力顯著提高。

    此外,社會各界也通過各種方式參與支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使助殘扶貧蔚然成風,關愛扶助貧困殘疾人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兜底基本民生

    保障特殊需求

    “在托養(yǎng)中心里,不但吃飯和就醫(yī)不用愁,還能有專人陪護,這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55歲的劉召虎是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邵店鎮(zhèn)王棚樓村七組村民,8年前因為意外撞傷腰椎,造成下肢癱瘓,加之妻子長期患有慢性疾病難以從事重體力勞動,劉召虎一家頓時陷入貧困之中。村委會了解到劉召虎的情況后,將他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并安排他住進上蔡縣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yǎng)中心。在托養(yǎng)中心里,劉召虎得到細心的照護,平日里憑借自己織漁網的手藝還可以獲得一份收入?!艾F在的我不用家人照顧,能靠自己掙錢,還愁個啥嘛?!眲⒄倩⑿χf道。

    “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這是不少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的真實寫照。在我國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中,重度殘疾人占有很大比例。他們有的沒有扶養(yǎng)人或贍養(yǎng)人,有的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yè)就業(yè)幫扶實現脫貧,其家庭又受限于勞動力不足和醫(yī)療康復支出較多,脫貧難度較大。為幫助重度貧困殘疾人家庭脫貧增收,讓重度殘疾人得到更好的照料,解除其家庭的后顧之憂,我國多地針對貧困重度殘疾人開展托養(yǎng)照護服務,并相繼探索出河南省駐馬店市集中托養(yǎng)、南陽市“四集中”,河北省衡水市“老殘一體”集中托養(yǎng),寧夏固原市“隆德模式”,新疆南疆“幸福大院”等為代表的創(chuàng)新“服務型社會救助”的有效方式,實現了“托養(yǎng)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片”,有效解決了攻堅期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脫貧不解困”這一突出矛盾。

    為進一步織密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的安全網,我國不斷加強貧困殘疾人社會保障力度,將1066.7萬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其中單獨施保的貧困重度殘疾人近300萬人。同時,我國針對貧困殘疾人的社會救助力度也在不斷加大,社會救助范圍在重度殘疾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并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范圍和臨時救助范圍。各地還相繼建立同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殘疾人生活保障需求、長期照護需求相適應的“兩項補貼”標準動態(tài)調整機制,目前已有超過2500多萬人(次)困難和重度殘疾人因“兩項補貼”而直接受益。

    康復作為幫助殘疾人恢復補償功能,增強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基礎,是殘疾人的基本民生之一。在脫貧攻堅過程當中,保障貧困殘疾人享有基本的康復服務是殘疾人扶貧的重要方面。我國通過醫(yī)療、輔具適配、精神慰藉等康復手段和“??倒こ獭钡刃袆映掷m(xù)實施“康復扶貧”,減少減輕殘疾對殘疾人個人及家庭帶來的不利影響和致貧風險,使361.5萬農村貧困殘疾人得到手術、康復訓練和輔具適配等基本康復服務。

    為降低貧困殘疾人的剛性支出負擔,我國將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基本醫(y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使54.7萬貧困殘疾人得到醫(yī)療救助,全國各地在加強貧困人口醫(yī)療保障過程中,還針對貧困殘疾人的特殊困難和需求普遍降低報銷門檻,提高報銷比例,提供綠色報銷通道,確保貧困殘疾人享受到更優(yōu)惠更便捷的醫(yī)療保障服務。

    與此同時,各地通過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等扶貧行動,幫助57.8萬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易地搬遷,178.48萬戶貧困殘疾人家庭解決住房安全問題,還集中開展“居家無障礙改造扶貧”,對55萬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從而進一步破解了貧困重度殘疾人居家生活難以獨立、難以出行、更難以融入社區(qū)參加勞動生產等一系列難題。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加快農業(yè)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圍繞準確把握新發(fā)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對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加快農業(yè)農村現代化作出重大部署,這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補上農村殘疾人工作短板、統(tǒng)籌城鄉(xiāng)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機遇。(王勇)